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院校普教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了大的发展。学校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和用户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
但是须清醒地认识到,硬件环境建设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
非协调的发展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应用系统建设容易各自为政,信息难以交换,形成信息孤岛,更难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
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应用系统之间可能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开发,并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各应用系统间也缺乏集成。
同一个用户,进入校园网的不同应用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密码,甚至是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交换。
另外,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又暴露出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弊端。用户缺乏统一的界面: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的逐个进入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的接口。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因此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提出了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系统必须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国内通信行业的规范要求;
符合视频技术以及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确保采用当前成熟的产品技术;
完全符合SIP、ONVIF和公安部GB/T28181标准框架协议;必须采用业界标准的视音频编解码协议;
采用开放式标准设计,兼容标准的视讯和监控系统设备,确保可与主流厂家标准的产品互通;
确保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不易感染软件病毒;
对工作环境要求较低,环境适应能力要强;
系统设备安装使用简单,无需专业人员维护;
系统需要满足7×24小时无人职守方式稳定的工作。
平台部署简单灵活,管理系统方面采用纯软件的方式,采用J2EE的架构,无论任何系统环境,均可部署实施,灵活易用。硬件方面,高度集成、智能化控制,一键开关所有设备,在一个终端上即能操作所有设备,最大程度实现操作的简易化。